BOT方式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常见的一种融资和运营模式,其核心是通过特许权协议允许私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根据所有权归属和运营期限的不同,BOT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定义
政府将基础设施项目(如电厂、公路等)的特许经营权授予私营企业,允许其在固定期限内建设和运营项目,期满后无偿移交所有权。
特点
私营企业拥有项目所有权和运营权,通过收取服务费用偿还投资;
项目通常通过发行债券或银行贷款融资,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补贴。
定义
在传统BOT基础上,项目公司可在特许期内拥有项目所有权,运营结束后将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
特点
私营企业通过全周期运营实现收益,降低移交风险;
适用于收益稳定且运营期较长的项目(如收费公路、水处理厂)。
定义
私营企业建设并运营基础设施,但项目所有权不转移给政府,运营期结束后资产仍归政府所有。
特点
私营企业获得长期运营权,但无资产移交收益;
适用于政府希望保持资产控制权的项目(如公共设施维护)。
定义
私营企业建设并运营基础设施,政府在运营期内提供补贴,补贴金额通常低于市场价,运营期结束后移交资产。
特点
通过政府补贴缓解私营企业的财务压力;
适用于初期投资高、收益不确定的项目(如新能源设施)。
融资方式 :BOT项目常通过发行绿色债券、申请专项基金或银行贷款等方式融资,利率通常为1%-2%;
风险保障 :项目公司需通过保险和担保机制降低财务风险。
以上模式可根据项目特性和政府政策灵活选择,核心在于平衡公私合作的风险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