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计量属性,其核心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下:
资产按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购置资产时所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合同金额或偿还负债所需的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
固定资产
包括土地、建筑物、机器设备等长期资产,其初始确认均采用历史成本。
存货
购买价格、运输费、关税等直接相关费用均计入存货成本。
负债
按实际收到的款项或合同金额,或预计偿还负债所需的现金等价物金额计量。
初始确认的会计科目
多数会计科目初始确认采用历史成本,如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应付账款等。
土地和建筑物 :记录购买价格及装修费用(如安装材料费)。
机器设备 :记录采购价及后续维护成本。
日常费用 :如办公设备折旧(需定期计提,但仍基于历史成本基础)。
优势 :
可靠性高,基于实际交易价格,便于验证;
计量简单,符合会计核算的匹配原则。 局限性 :
无法反映资产或负债的现行价值,可能高估资产或低估负债(如技术进步导致设备贬值)。
计量属性 | 资产/负债定义 | 适用场景 | 优势 | 局限性 |
---|---|---|---|---|
历史成本 | 购置时实际成本 | 固定资产、存货、负债初始确认 | 可靠性、可验证性 | 无法反映现行价值 |
公允价值 | 市场价值 | 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 | 反映市场波动 | 需频繁估值,操作复杂 |
可变现净值 | 正常销售净值 | 存货跌价测试、固定资产减值 | 避免资产高估 | 需预测未来现金流 |
综上,历史成本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基石,适用于大多数资产和负债的初始确认,但在反映资产真实价值方面存在不足,需结合其他计量属性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