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中“实践”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以下核心特征:
物质性 :实践通过物质手段与客观世界发生直接作用,是人与自然、社会互动的基础过程。
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结果在活动开始前已存在于主体意识中。
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形式。
直接现实性 :实践能将观念转化为客观现实,例如通过生产活动将设计变为实际产品。
自觉能动性 :人类通过实践主动改造世界,体现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
社会历史性 :实践活动总是在特定社会关系和历史背景下进行,如古代农耕文明与现代工业社会的实践形态差异。
生产实践 :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生产、生产工具改进等,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如革命、改革、法律制定等,旨在调整社会关系。
科学实践 :包括科学实验、理论研究等,旨在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如物理学实验、社会调查等。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通过实践产生认识需求,如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推动理论创新。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理论需通过实践验证其正确性,如科学理论需通过实验验证。
实践促进认识发展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不断突破客体限制,实现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具有以下双重含义:
对象性 :实践以人为主体,改造客观世界,与动物本能活动有本质区别。
直接现实性 :通过实践,人能将观念转化为物质存在,如建筑施工将设计图纸变为现实。
综上,考研政治中的“实践”是理解人类活动本质的关键概念,需结合其定义、特征、形式及与认识的关系进行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