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祭祀中使用的灯具以象征意义和宗教功能为核心,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动物造型灯具
如东汉错银铜牛灯(南京博物院藏),以祥瑞动物造型表达对墓主升仙的祝福;
战国时期出土的青铜器(如河北平山县出土的青铜灯),以雄鹰、蛇等神话生物造型,寓意驱邪祈福。
神树扶桑灯
广西贵港罗泊湾汉墓出土的扶桑树形铜灯,通过树状结构象征神话中的神树,体现对长生与永生的向往。
青铜灯与陶豆
青铜灯 :如商代青铜灯、战国楚墓烛台,多用于宗庙祭祀,材质尊贵,工艺复杂。 - 陶豆(灯) :最早可追溯至商周时期,是原始灯具雏形,后发展为青铜或陶制灯具,象征权力与礼仪。
长明灯
部分墓葬出土昼夜燃烧的长明灯(如河北平山县青铜灯),因需持续照明祭祀,灯盘较大且多配动物或神话造型。
古代祭祀灯具注重宗教象征与礼仪规范,通过动物、神树等造型传递对神灵的敬畏和对逝者的祝福,同时青铜、陶器等材质的使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等级与工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