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音标标注规则如下:
基本顺序
先标a、o、e,再标i、u、ü;
若韵母中包含其他元音(如ai、ei),则按整体认读音节处理。
特殊情况处理
a母出现 :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包”);
无a母 :找o或e标调(如“楼”标在o上,“雷”标在e上);
i、u并列 :标在u上(如“流”);
ü母 :上面两点抹去(如“鱼”)。
轻声与儿化
轻声不标调,直接空着;
儿化音节需用“儿化标记”(°)。
基本分类
单韵母:a、o、e、i、u、ü;
复韵母:ai、ei、ui、ao、ou、iu、ie、ve;
特殊元音韵母:er(儿化)、an、en、in、un、ün(前鼻韵母)、ang、eng、ing、ong(后鼻韵母)。
书写规范
声调符号标在元音上方,复合元音(如“ao”)标在主要元音(a)上;
长句需使用隔音符号(ⓧ)分隔不同音节。
以“牛奶”(nǎi lǎi)为例:
分解音节 :nǎi(na + i)、lǎi(lǎ + i);
标注过程 :
nǎi:n(声母)+ a+ 第二声调;
lǎi:l(声母)+ ǎ+ 第二声调。
j、q、x与ü :若ü与j、q、x相连,需去掉ü上的两点(如“觉”);
整体认读音节 :如zhi、chi、shi等,直接按整体认读音节标注。
通过以上规则,可系统标注汉语拼音音标,确保发音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