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保障系数(Financial Leverage Ratio)是衡量企业用息税前利润(EBIT)覆盖利息费用能力的指标,用于评估企业财务风险和偿债能力。其计算公式及要点如下:
$$
text{财务保障系数} = frac{text{EBIT}}{text{利息费用}}
$$
其中:
EBIT :息税前利润(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计算公式为:
$$
text{EBIT} = text{利润总额} + text{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 :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利息支出。
假设某企业:
EBIT = 12万元
利息费用 = 2万元
则财务保障系数为:
$$
frac{12}{2} = 6
$$
表示企业息税前利润是利息费用的6倍,具备较强的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 (Interest Coverage Ratio):
$$
text{利息保障倍数} = frac{text{EBIT}}{text{利息费用}}
$$
与财务保障系数公式相同,但更强调利润对利息的覆盖能力。例如:
$$
frac{12}{2} = 6
$$
表示企业有6倍利润覆盖利息支出。
杜邦分析法 :
财务杠杆系数(DFL)可通过杜邦分析法分解为:
$$
DFL = frac{text{净利润}}{text{息税前利润}} times frac{text{息税前利润}}{text{EBIT} - text{利息费用}}
$$
例如:
$$
DFL = frac{2}{12} times frac{12}{10} = frac{1}{6} times 1.2 = 2
$$
但需注意,不同文献对杜邦公式的定义可能略有差异,需结合具体分析场景使用。
EBIT口径 :部分公式中EBIT的计算需调整,例如:
$$
text{EBIT} = frac{text{息税前利润变动额}}{text{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
但此调整需结合具体财务分析场景。
税率影响 :利息保障倍数未直接考虑所得税税率,但财务杠杆系数通过税后利润计算,间接反映了税率影响。
应用场景 :
财务保障系数和利息保障倍数均用于评估短期偿债能力;
财务杠杆系数更侧重反映财务杠杆对股东收益的影响。
通过以上方法和指标,可全面评估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合理性及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