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目标
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能进行简单计数和排序。
掌握逐一计数法、分组计数法等基本计数技巧。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点数1-10的动物数量,使用数字标签进行对应。
通过操作材料(如纽扣、图片)进行分类、排序和数量比较。
情感目标
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耐心、细心的学习习惯。
引导幼儿爱护动物,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动物种类与数量认知
通过图片、玩具或视频展示猫、狗、鸟、鱼等动物,激发兴趣。
教授逐一计数法(按顺序数)和分组计数法(分部分数再相加)。
数字与数量关系
引导幼儿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如“7添上1是8”。
通过拍手、跺脚等游戏巩固8、9的相邻数概念。
操作与实践
提供动物玩具、纽扣等材料,让幼儿独立完成数数、排序和分类任务。
组织集体活动,如“数字拍手游戏”(数字对应拍手次数)。
导入部分
展示动物图片,提问:“这是什么动物?有几只?”引导幼儿初步感知数量概念。
核心活动
逐一计数法 :教师示范从左到右数动物,幼儿模仿练习。
分组计数法 :将动物分成相同部分(如2组青蛙),再分别数数后相加。
数字排序 :按数量从少到多排列动物,或按种类分类。
总结与拓展
回顾1-10的数字,强化记忆。
拓展活动:用不同排列的动物图片进行目测数群练习。
教具准备 :动物卡片、点子卡片、数字标签、纽扣或蚕豆等实物。
多媒体辅助 :PPT课件展示动物图片和数量关系。
活动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数量(如点餐时数餐具),巩固学习。
保持活动趣味性,避免机械重复。例如,用游戏形式学习相邻数(如“小动物找朋友”)。
关注个体差异,对计数较慢的幼儿给予耐心指导。
结合环保教育,引导幼儿讨论动物的栖息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幼儿不仅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观察、思维和合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