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训费是否违法的问题,需结合培训类型和地区法规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单次收费限额
2024年最新政策规定,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单次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
禁止变相收费
不得以充值、次卡、代管、代存等形式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
收费周期限制
按培训周期收费的,需在开课前30天收取,且不得跨学期收费。
预收费必须全部进入监管账户,非学科类需在四川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备案。
违规处理措施
违反上述规定的机构需退还违规收费,并可能面临罚款(如1976.8元)或行政处罚。
禁止违规收费
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开展培训,其收费行为不受《价格法》等价格法规的直接约束。
政府指导价执行
部分机构若未执行政府指导价,可能被责令退还费用并罚款(如1976.8元)。
若培训费属于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的 专项培训 (如专业技术培训),双方可依法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
违约金上限 :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且不得高于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费用。
其他限制 :岗前培训不得收费或约定违约金。
非学科类 :单次收费≤5000元,禁止超期或变相收费,跨学期收费需提前30天确认。
学科类 :以营利为目的的培训收费不受直接限制,但需遵守价格法相关规定。
劳动合同 :专项培训可约定服务期和违约金,但需符合法律上限。
建议培训机构严格遵守当地教育部门及劳动法律法规,避免因违规操作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