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内审的核心流程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结合权威信息源整理如下:
确定审计目标与范围
根据企业年度计划和风险点,明确审计重点(如财务合规性、内部控制有效性等)。
组建审计团队
成立由经验丰富的审计人员组成的小组,并指定组长负责协调。
收集基础资料
获取被审计单位的财务凭证、账簿、财务报表及相关政策文件,建立审计证据库。
穿行测试与流程审查
通过追踪关键业务流程(如销售/采购/费用报销),验证内部控制有效性,检查单据完整性。
实质性测试
财务数据核对 :审查账目真实性,包括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等,核对银行对账单与实际余额。
政策与合规性检查 :评估费用报销、税务申报等是否符合企业制度及法规要求。
抽样与调查取证
采用抽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支持性证据,确保审计结论的可靠性。
问题记录与分类
将审计中发现的异常(如账目差异、流程漏洞)详细记录,分类整理以便后续分析。
风险评估
评估问题对财务健康及企业运营的潜在影响,确定优先整改项。
提出整改方案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监督整改落实
定期检查整改进度,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评估制度完善性。
编制审计报告
汇总审计结果,形成书面报告,明确问题、建议及后续跟踪计划。
经验反馈与流程优化
将审计经验反馈至管理层,推动财务流程优化和内部控制升级。
注 :现代内审还强调数据分析工具(如Excel、审计软件)和自动化流程的应用,以提高效率与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