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审计中财务审计的核心流程与方法如下:
组建审计团队
根据年度审计计划成立专业审计小组,明确成员职责分工。
制定审计方案
确定审计目标、范围、方法及时间安排,编制详细审计计划。
签订审计协议
与被审计单位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审计范围、收费等事项。
内部控制评估
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评估其有效性。
账务与凭证审查
核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检查账目是否完整、准确。
资产与负债验证
存在性验证 :通过函证、盘点(如库存、固定资产)确认资产真实性。
计价公允性检查 :审核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
收入与费用审核
分析收入来源合理性,核查成本费用真实性,防止虚列或夸大。
勾稽关系分析
通过报表间数据核对(如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验证数据逻辑一致性。
实质性测试
采用抽样或全面审查方法,对关键交易、账户余额进行测试。
风险识别与评估
识别潜在财务风险(如应收账款坏账、应付账款异常),评估其对企业的影响。
审计报告初稿编制
汇总审计发现,形成初步审计报告,明确问题描述、建议及审计结论。
征求意见与修改
向被审计单位发送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稿,根据反馈调整报告内容。
最终报告出具
完成审计意见书编制,报审计机关或委托方审批后正式发布。
整改措施监督
要求被审计单位针对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并跟踪执行情况。
档案整理与归档
整理审计项目资料,包括证据文件、工作底稿等,确保档案完整。
后续审计配合
对重大问题或整改不力的情况进行后续审计,验证整改效果。
合规性检查 :确保财务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会计准则要求。
持续关注 :对重大关联交易、政策变化等事项保持关注,防范潜在风险。
技术手段应用 :合理运用数据分析、信息系统审计等技术提高审计效率。
通过以上流程,经济审计能够全面评估企业财务状况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决策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