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专业是音乐学专业的重要分支,主要培养具备民族乐器演奏、音乐理论、创作与表演能力的专业人才。以下是该专业的主要学习内容:
乐器演奏
掌握二胡、琵琶、古筝、笛子、鼓类等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包括基础演奏方法、演奏技巧及演奏风格。
音乐理论基础
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分析等,同时学习民族音乐学、中国音乐史等专门课程,建立音乐分析能力。
作品分析与创作
学习民族音乐作品的分析方法(如旋律、和声、节奏),并培养独立创作能力,涉及作曲、编曲及改编技巧。
艺术表演与教育
掌握独奏、重奏、合奏等表演形式,学习舞台表现力,并学习音乐教学法,为未来从事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专业课程 :如《民族器乐合奏课》《民族管弦乐写法》等。
艺术团体 :参与民族管弦乐团、打击乐团、艺术团等,积累演奏和表演经验。
实习与创作 :在电台、传媒公司、影视制作单位实习,参与音乐制作与编配实践。
弓弦乐方向 :二胡、板胡、京胡等。
弹拨乐方向 :古筝、琵琶、扬琴等。
吹打乐方向 :笛子、唢呐、锣鼓等。
少数民族器乐方向 :马头琴、冬不拉、伽倻琴等。
深入研究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文化背景,了解不同地域音乐风格。
以“长安乐派”等学术流派为根基,探索民族音乐创新路径。
本科阶段 :14个专业主课 + 2门公共课,含4年实践教学。
研究生阶段 :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结合教学与创作实践。
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形成全面的民族器乐素养,既具备演奏能力,又能进行音乐创作与教育,部分毕业生还活跃于国际音乐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