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绝唱》的写作方法,综合相关教学设计与文学赏析,可总结为以下要点:
通感手法的运用
通过将听觉与视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结合,例如“五脏六腑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服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将音乐的美妙转化为具象的视觉感受,使抽象的声音变得可感知。
烘托与对比
环境烘托 :通过描写戏园子的空旷、听众的期待等环境细节,反衬出白妞说书的吸引力。
人物烘托 :以琴师懒洋洋的演奏和黑妞的表演作为铺垫,突出白妞演唱的非凡魅力,采用“虚说”的手法增强感染力。
分层描写
文章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琴师、黑妞的表演烘托,后半部分直接描写白妞的说书技艺。这种结构使文章层次分明,逐步聚焦核心人物。
悬念与转折
开篇通过“偌大的戏台,空空洞洞”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关注。白妞出场时以简洁的道具和惊艳的表演打破平淡,形成戏剧性转折。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例如“把梨花简丁当了几声,将鼓捶子轻轻的点了两下”,用质朴的语言展现技艺的精湛,避免直白评价。
夸张与意象
通过“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等夸张表述,强化白妞的独特魅力;“眼睛里养着两丸黑水银”等意象增强画面感。
引导学生体会修辞 :分析通感、烘托等手法的作用,对比不同描写对象。
分析结构逻辑 :讨论前后两部分的关系,理解铺垫与高潮的衔接。
拓展延伸 :推荐学生欣赏同类艺术表演,感受说书艺术的魅力。
通过以上方法,既能把握《绝唱》的艺术精髓,又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与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