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资监管的经验可归纳为以下核心内容,结合了政策创新、监管机制和改革成效三个维度:
渝富模式
通过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集团实施债务重组、土地资产置换和资本重组,成功处置不良资产、推动国企改革。例如,重组西南证券、重庆银行等金融机构,介入ST东源等上市公司重组。
“百亿集团工程”
以基础设施投融资为核心,通过PPP模式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方合作的机制,提升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领域的控制力。
“八大投”模式
设立八大投资集团,涵盖金融、地产、基础设施等领域,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坚持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交叉使用等原则,建立风险防范体系。
“五个注入”
通过国债、规费、土地、存量资产、税收等渠道,将零散资产集中为集团资本金,放大国有资本运作规模。
“五个市场”融资
涵盖银行、债券、股市、信托、海外市场,多元化融资渠道提升资本运作效率。
“三平衡”管理
实施资产债务平衡、现金流平衡、投入产出平衡,确保国有资本健康运行。
“三不”原则
坚持八大投不互保、财政不担保、专项资金不交叉使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混合所有制改革 :推进员工持股、股权投资基金、PPP模式,2014年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国有企业权益增长322%,利润翻三番。
智慧型国资监管 :构建“国资智管”应用,实现资本运作全链条监管,提升数字化管控能力。
风险防控 :通过“三大重组”(地方金融企业盘活、传统产业重构)和“一盘棋”监管格局,有效化解经营风险。
国有资产规模显着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占比全市年度重大项目30%以上;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亏损企业扭亏减亏、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提升;
重庆国资模式被多省市区借鉴,形成可复制经验。
以上经验体现了重庆在国资监管中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机制、强化协同的改革思路,为其他地区提供了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