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取材于“伯牙摔琴谢知音”的传说,以“巍峨兮若高山,洋洋兮若江海”闻名,现分为《高山》和《流水》两曲。
《汉宫秋月》
原为崇明派琵琶曲,后改编为筝曲,表现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旋律悠扬哀婉,是山东筝曲的代表作。
《渔舟唱晚》
岚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改编自《归去来辞》,描绘夕阳下的湖光山色,旋律流畅且富有诗意,被广泛改编为小提琴、电子琴等乐器。
《战台风》
王昌元1965年创作,以上海码头工人与台风斗争为灵感,原名《抢险》,后改为《战台风》,节奏激昂,充满力量感。
《出水莲》
客家筝曲,象征乐曲初奏的艳嫩,旋律清新脱俗,被誉为“盖以红莲出水喻乐之初奏”。
《寒鸦戏水》
潮州弦诗《软套》十大曲之一,通过寒鸦戏水场景展现悠然意境,被改编为琵琶、二胡等乐器。
《秦桑曲》 :周延甲20世纪70年代创作,融入戏曲音乐元素,表达思乡情怀。
《云水禅心》 :袁莎演奏,以流水声效营造空灵意境,适合静听。
《梅花三弄》 :通过不同时段梅花意象,展现生命轮回,常与古琴曲《高山流水》并称。
中级阶段可重点学习上述曲目,结合传统演奏技巧与现代表现手法。建议从《高山流水》《渔舟唱晚》等流传广泛的曲目入手,逐步拓展到《汉宫秋月》《战台风》等风格迥异的曲目。演奏时注意情感表达与节奏把控,可参考专业演奏视频提升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