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描写的是 春季 ,具体分析如下:
季节特征
该词描绘了江南暮春时节的典型景象,此时气温回升,冬眠动物苏醒,植物开始发芽生长,黄莺等鸟类迁徙回归。
文献依据
南朝《与陈伯之书》中已有“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记载,与“草长莺飞”意境一致。
清代高鼎《村居》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更是成为该词的典型出处,明确点出农历二月(公历3-4月)的春日美景。
时间范围
虽然“二月天”是具体指农历二月,但结合文学赏析,通常对应公历3-4月,此时段正是春季万物复苏的关键时期。
综上,“草长莺飞”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精准概括了春季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