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支出涵盖多个领域,根据支出功能、用途及现行预算制度,主要可分为以下六大类:
经济建设支出
包括基本建设投资、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农支出等,用于推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
社会文教支出
覆盖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如教育经费、科研经费、公共卫生支出等。
国防支出
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军队建设及国防科技研发等。
行政管理支出
支持政府机构运行、公务人员薪酬及行政事务管理。
社会保障支出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制度支出。
债务支出
偿还国债及地方政府债务本息。
根据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细分为:
基本建设支出(如交通、水利、能源项目)
科技三项费用(研发补贴)
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
教育支出
医疗卫生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
行政管理费用
价格补贴(如农资补贴、居民补贴)
国防支出
对外援助支出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
政府采购支出 :2019年达5.7万亿元,主要用于公共服务采购。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19年总投资20.3万亿元,涵盖交通、能源等领域。
社会保障体系 :2019年支出4.9万亿元,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分别增长10.3%和9.9%。
重点领域倾斜 :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基础设施等长期领域投入持续增加。
结构优化 :近年来财政支出逐渐从直接投资转向公共服务领域,但基建投资仍占重要比重。
以上分类体系综合了预算制度与实际支出情况,体现了我国财政支出在保障国家运行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多维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