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中国共有 11个自贸试验区 ,涵盖沿海及内陆地区,各具特色和侧重。以下是具体名单及定位:
上海自贸区
覆盖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港等7个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金融服务、高端制造等,已复制推广114项改革经验。
广东自贸区
包含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片区,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致力于成为国际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枢纽。
天津自贸区
作为北方首个自贸区,重点发展融资租赁、高端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
辽宁自贸区
落实市场取向改革,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打造东北开放新高地。
浙江自贸区
以杭州片区为核心,探索数字化贸易规则,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河南自贸区
结合中部崛起战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跨境电商。
湖北自贸区
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高端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重庆自贸区
承担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内陆开放,建设西部门户城市。
四川自贸区
以成都片区为主,探索内陆与“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新模式。
陕西自贸区
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新路径。
历史背景 :上海自贸区是首个自贸试验区(2013年设立),后续多个省份获批,形成覆盖全国的网络。
最新动态 :截至2024年,全国自贸区数量已达18个,包括山东、江苏、广西等6个新增片区,但官方口径仍以11个为准。
功能定位 :各自贸区根据区域优势,聚焦贸易便利化、产业升级、金融创新等不同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格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片区功能或政策,可参考国务院官网或各自贸区官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