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资金来源可分为以下两大类,具体方式如下:
企业自有资金
包括税后留利、固定资产变卖收入、应收账款等。这类资金成本低、风险低,但额度有限,难以满足大额并购需求。
应付税款和利息
虽然属于负债性质,但本质源于企业内部资金运作,可视为内部筹资渠道。通过合理安排负债结构,企业可在并购中利用这一资金来源。
商业银行贷款
我国企业并购中最主要的债务融资方式,因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较高且政府政策支持,尤其适用于国有企业。
发行债券
包括普通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等,需满足资产负债率等条件。债券融资会增加负债压力,但可利用财务杠杆效应。
并购贷款
部分并购通过银行获得专项贷款,但需符合《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如贷款比例不超过50%、期限不超过5年)。
发行普通股/优先股
通过股权稀释获取资金,不增加债务负担,但可能影响控制权。适用于战略投资者长期合作场景。
吸收直接投资
包括引入战略投资者、私募股权基金等,需配合公司治理结构调整。
并购基金
国外主要依赖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长期资金,国内则以资产置换、股权置换为主,发展尚不成熟。
政府引导基金
在特定行业并购中发挥支持作用,如国有企业重组。
类型 | 资金来源特点 | 适用场景 | 风险提示 |
---|---|---|---|
内源融资 | 无外部机构参与,成本低、风险低 | 小额并购、日常运营资金补充 | 资金额度受限,无法满足大额需求 |
外源融资 | 需承担还本付息义务,风险较高 | 大额并购、快速扩张需求 | 债务违约风险、股权稀释风险 |
企业并购资金来源需结合自身规模、行业特性及战略目标选择。内源融资适合基础资金需求,债务融资适合财务杠杆运作,权益融资适合长期战略合作。实际操作中常采用混合融资策略以平衡成本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