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销分配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适用于不同场景和资产特性:
基本原理
将资产成本均匀分摊到预计使用年限内,每年摊销金额固定。 公式:年摊销额 = 总成本 ÷ 使用年限
例如:原价100万元的设备,预计使用10年,则每年摊销10万元。
适用场景
价值稳定、使用寿命较长的资产,如固定资产(房屋、设备)。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折旧率 = 2 ÷ 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账面净值 × 月折旧率
例如:原价100万元设备,10年寿命,则第一年摊销20万元,后续逐年递减。
年数总和法
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 预计使用寿命年数总和
例如:原价100万元设备,5年寿命,则第一年摊销33.33万元,第二年22万元,依此类推。
适用场景
资产前期使用效益较高,后期逐渐降低的情况,如技术更新快的无形资产。
产量法
根据资产实际产量计提折旧,适用于生产型固定资产。
工作量法
按实际工作量计算折旧,如车辆行驶里程、机器工时等。
一次摊销法
适用于价值低、用量大的低值易耗品(如办公用品),成本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
分期平均摊销法
将资产成本分月摊销,适用于使用寿命较短的资产。
无法确定使用年限的资产 :按税法规定摊销(如土地使用权,通常按10年摊销)。
无形资产 :通常采用直线摊销,年摊销额 = 原值 ÷ 预计使用年限。
选择摊销方法需结合资产特性、收益预期及会计准则要求。直线法简单易行,适合稳定资产;加速摊销法能更好反映资产价值消耗规律,但需合理预估残值。对于低值易耗品则采用分次摊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