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农村就业形势整体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多元化、质量提升与政策支持并存的特征,具体表现如下:
劳动力转移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2025年,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超1.7亿,其中约1.3亿进入城镇就业。各地通过“百日攻坚行动”等专项计划加速输出,例如云南曲靖市实施线上线下双轨就业策略,临沧市推出月薪1.2万元的高薪岗位。
脱贫人口就业保障
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3296万人,连续4年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农业农村部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职业技能培训等措施,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稳定。
产业多元化吸纳就业
传统农业占比下降,制造业、服务业、特色农业及新兴产业成为主要吸纳领域。例如,浙江、福建等地制造业提供4000余个岗位,月薪4500-1.2万元;四川省通过茶叶、水果种植及乡村旅游带动返乡就业。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针对农业现代化需求,新型职业农民数量增加,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政府通过教育培训引导人才回流,提升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
国家实施“技能提升工程”,超40%农村劳动力接受专业培训;山东省投入10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覆盖200万人次。
政策与资金支持
各地政府通过产业规划、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政策,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例如,人社部门落实就业援助制度,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
结构性矛盾仍存
部分岗位需求与劳动力技能不匹配,年轻人更倾向城市就业,导致农村老龄化趋势加剧。
区域发展差异
东部地区就业机会多于中西部,需进一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缩小区域就业差距。
综上,2025年农村就业在规模、结构、质量上均取得进展,但需持续关注政策落实与市场适应性问题,以促进城乡就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