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醉我独醒”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楚辞·渔父》,原句为: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背景与含义
该句诗反映了屈原在政治失意后的孤独与高洁品格。屈原因直言敢谏被流放,面对世人的浑浊与污浊,他选择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独立。
全句出处
完整段落为: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 渔父见而问之:“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相关背景
该句因《楚辞》的广泛传播成为后世文人表达独立人格的经典范式,常被引用以形容在乱世中保持本心的勇气。
李白《月下独酌》 :
众人皆醉我独醒,你醒了,却无法叫醒那些酣睡的人!
该句借酒消愁,表达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道德经》 :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我独泊兮,其未兆。 体现道家“独醒”思想,主张超越世俗纷扰。
综上,“举世皆浊我独清”不仅是屈原个人境遇的写照,更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立人格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