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收益的形式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综合多个来源的信息,主要表现形式如下:
营业利润
通过核心业务活动获得的利润,计算公式为: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销售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 资产减值损失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为负) + 投资收益(损失为负)$$
例如:制造业企业销售产品后的毛利润扣除相关费用后的利润。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支后的总额,反映企业整体经营成果: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例如:企业因处置固定资产获得收益,需计入利润总额。
净收益(净利润)
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的最终利润: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例如:企业税后实际可分配的利润。
现金流入
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直接获得现金:
销售货物收入、提供劳务收入、租金收入等。
资产增值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的价值增加:
固定资产折旧抵销、股权增值等。
负债减少
通过偿还债务、减少应付账款等方式间接增加收益:
债务豁免、应付账款减少等。
权益性投资收益 :股息、红利等投资回报;
利息收入 :存款、债券等带来的收益;
补贴与收入 :政府补助、罚款收入等;
非主营业务收入 :如咨询费、租赁费、处置资产收益等。
货币形式 :现金、应收账款、准备持有至到期的投资等;
非货币形式 :固定资产转让、股权赠与、劳务服务等。
企业收益形式多样,既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会计利润,也涵盖现金流入、资产增值等实际收益。不同分类方法从不同维度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