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折桂有什么典故

折桂有什么典故

发布时间:2025-05-01 07:34:30

关于“折桂”的典故,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典故来源

《晋书·郤诜传》

郤诜在晋武帝东堂接受朝贺时,以“如桂林一枝,昆山之片玉”自比,称自己为天下第一贤良对策。晋武帝听后以“折桂”比喻其科举及第,此后“折桂”便成为科举及第的代称。

其他典故补充

吴刚伐桂 :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吴刚因触怒天帝被罚在月宫砍伐桂树,桂树每被砍断即愈合,形成永恒的传说。

周家祥瑞 :明初宋濂《重荣桂记》记载,江西庐陵周孟声家大桂树被焚毁后枯萎,其子学颜中进士后树干复荣,被民间视为祥瑞之兆。

二、典故寓意

科举及第 :最核心的寓意是比喻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如“折桂”原指攀折月宫桂花,后演变为对功名的追求。

才华横溢 :常与“昆山之片玉”等比喻结合使用,强调品德与才华的完美结合。

三、文化影响

语言表达 :在文学创作中广泛用于赞颂杰出人才,如杜甫诗句“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民俗象征 :桂树因“外焦内枯,复荣”的特性,被赋予坚韧、吉祥的文化内涵。

综上,“折桂”典故以《晋书》为根基,通过历史人物与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文化意象,至今仍被传承为对卓越成就的赞誉。

温馨提示:
本文【折桂有什么典故】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