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考试科目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课、换考课程(可选)及实践课程四部分,具体如下:
公共课(3-5门)
所有考生必须学习,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等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
专业课(8-10门)
根据所选专业设置,分为必考课和选考课:
必考课 :与专业直接相关,必须完成;
选考课 :部分专业需额外选择1-2门相关课程,满足学分要求。
换考课程(3-5门)
针对英语基础薄弱考生,可用其他课程替代《英语二》学分,需符合专业要求。
实践课(1-5门)
包括实验、设计、实习等,形式多样,如毕业论文、课程实验等,具体要求因专业而异。
专业差异性 :公共课普遍适用,但专业课因学科领域不同差异较大,例如理工科可能增加《高等数学》等课程;
选考灵活性 :考生可根据职业规划选择选考课,部分专业需结合前置课程要求;
学分替代机制 :换考课程为考生提供2-3门英语替代学分,降低学习难度。
制定学习计划 :总课程量通常为12-16门,建议分阶段完成,优先攻克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
利用资源 :可通过教材、自考辅导班或网络课程提升学习效率,尤其重视英语和计算机基础;
关注政策 :部分省份(如山西)允许跨专业报考,需提前确认是否需要补考原专业课程。
考试分为笔试和实践两部分,需分别备考;
部分专业可能包含加考课,需结合专业目录确认;
自学周期较长,建议每年报考2-4门课程,最快1.5-2年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