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规范体系庞大且复杂,主要涵盖设备标准、施工规范、运行维护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及项目管理规范等方面,具体如下:
设计标准
风电机组需符合IEC 61400系列等国际标准,涵盖性能、结构设计及测试方法。
结构设计需关注塔架、基础、系泊系统及防腐要求,确保耐久性和抗恶劣环境能力。
运输规范
选择载重量、稳定性强的船只,配备专业船员并定期检查设备。
装卸作业需规范固定,航行路线避开恶劣海况区域。
并网标准
需满足《风力发电场并网安全条件及评价规范》,配置功率预测、无功补偿等系统。
基础与安装
遵循《海上风电基础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确保基础承载能力和施工安全。
采用模块化安装方式,减少现场施工难度。
质量与安全
施工过程需通过多重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日常运维
制定设备巡检、故障排查流程,新员工需接受专业培训。
建立远程监控系统,实时监测设备状态。
寿命管理
定期进行防腐、润滑等维护,制定设备退役计划。
生态影响评估
遵循ISO 14001等环境管理标准,评估项目对海洋生态的潜在影响。
限制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布局,推广“风电+”综合开发模式。
废弃物管理
规范设备拆解、材料回收流程,减少污染排放。
规划与审批
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后方可建设。
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
安全监管
设立专项安全基金,落实海上作业保险。
漂浮式风电标准 :如《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动态电缆设计导则》(NB/T 11379-2023),针对特殊场景制定技术要求。
以上规范需结合国际标准(如IEC、ISO)与国内政策(如《海上风电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协同实施,确保项目安全、高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