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倒猢狲散"是一个汉语成语,比喻有权势的人一旦垮台,依附他的人就会迅速散伙。具体解析如下:
基本含义
字面指大树倒下后树上的猴子散去,引申为当权者失势时,其下属或追随者纷纷离散。该成语为贬义词,强调依附关系的脆弱性。
出处与典故
最早见于宋代庞元英的《谈薮·曹咏妻》,讲述南宋奸臣秦桧当权时,其亲信曹咏因性格刚直被排挤,最终依附者离散的故事。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政治、商业等领域中权力结构变化导致的群体分裂,如官员落马、企业老板垮台等情境。
近义词与反义
近义词:墙倒众人推(强调集体落井下石);反义词:众志成城(强调团结协作)。
现实意义
反映了人性中的功利性本质,即利益关系往往是群体凝聚的核心。同时警示权力需谨慎行使,避免形成依赖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