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中的存货包含以下主要类别及相关内容:
原材料
未加工或部分加工的物料,如金属、塑料、布料等,用于生产产品的初始投入。
在产品
已经投入生产但尚未完成的产品,具备使用价值但未达到销售标准。
产成品
已经完成全部生产过程并检验合格,准备销售的产品。
半成品
经过部分加工并交付半成品仓库保管的产品,仍需进一步加工才能成为产成品。
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
包装材料、低值易耗品(如工具、清洁用具)等用于产品包装或辅助生产的物品。
委托加工物资
企业委托外部单位加工但尚未收回的产品。
存货在资产负债表中通过以下科目体现:
原材料 :直接材料成本
在产品 :生产成本中的在产品价值
产成品 :完工产品的成本
库存商品 :已完成生产并准备销售的产品
周转材料 :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
存货跌价准备
企业需对可能贬值的存货计提准备金,影响存货的账面价值。
分类标准差异
生产企业与商业企业的存货成本构成可能不同。例如,生产企业需计入工人工资和制造费用,商业企业主要核算采购成本。
报表价值限制
存货以较低值(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较低者)记录,但部分企业可能通过不合理计提跌价准备虚增利润。
若存货期末余额异常增大或减少,需结合合同负债、预收款项等科目分析是否存在销售挂账或存货积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