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缩表是指通过减少资产规模或增加负债规模来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的行为,主要目的是优化资本结构、控制风险或响应政策要求。以下是银行缩表的主要途径:
出售金融资产
银行通过变卖债券、银行承兑汇票等高流动性资产来筹集资金,快速回笼流动性。例如,工行、农行等大型银行在缩表中大幅减少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如银行承兑汇票、国债等)的规模。
压缩信贷投放
通过减少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规模,降低资产质量风险。部分银行可能通过提高贷款审批标准或缩短贷款期限来实现这一目标。
清理非核心资产
减少对低收益或不良资产的持有,如不良贷款、长期投资等,优化资产配置。
发行国债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国债,吸收市场资金。2024年央行通过净买入国债(1.35万亿)实现扩表,部分银行可能通过类似方式筹集资金以支持自身缩表需求。
增加存款吸收
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推出特色存款产品等方式吸引储户资金,增强负债稳定性。
利用创新工具
采用国债买卖、买断式逆回购等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替代传统逆回购或再贷款,优化负债结构。
降准置换MLF
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准)置换中期借贷便利(MLF),减少对高成本负债的依赖,降低整体负债成本。
优化负债期限结构
增加短期负债(如1年以内国债)比例,缩短中长期负债期限,降低利率风险。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影响银行信贷投放能力,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规模。
外汇占款管理 :通过外汇储备变动调节基础货币供应,辅助实现资产负债管理目标。
银行缩表通常是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既包括主动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如出售资产、发行国债),也包括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如降准、公开市场操作)进行间接调控。不同银行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监管要求选择具体路径,缩表效果具有全局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