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生产总值(GDP)
衡量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反映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是经济综合表现的核心指标。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反映居民消费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用于衡量通货膨胀压力。数据以1982-1984年基期计算,涵盖食品、住房、交通等七大类364种商品。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
表示劳动力中未就业但积极寻找工作的人数比例,是经济健康的重要晴雨表,直接影响货币政策和汇率。
非农就业人数(Nonfarm Payrolls)
每月发布的非农业就业数据,反映新增就业岗位情况,对经济复苏预期有重要影响。
全国采购经理指数(PMI)
通过250位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涵盖生产、订单、库存、就业和供应商交货等五项领域,是制造业活动的先行指标。
零售销售指数(Retail Sales Index)
每月发布的零售业销售数据,反映消费者支出趋势,排除服务业后更侧重商品交易情况。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衡量生产环节价格变动,通常早于CPI反映通胀压力,涵盖工业产品和服务。
核心通胀率(Core Inflation Rate)
去除食品和能源价格波动后的通胀指标,更稳定且受政策制定关注。
消费者信心指数(CCI) :反映居民对经济前景的信心,预示未来消费支出变化。
新屋开工率(Housing Starts) :每月发布的建筑活动指标,反映房地产市场需求。
国民生产总值(GNP) :与GDP类似但范围更广,每季度公布,综合反映经济总量。
股市指数 :如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JIA)、标准普尔500(S&P 500)等,反映股市整体表现。
美联储议息 :利率决策影响经济活动,非农数据和议息结果常引发市场波动。
以上指标共同构成美国经济的“晴雨表”,投资者和分析师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数据,判断经济趋势、制定投资策略及政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