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的诗句,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法律精神与原则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出自《韩非子·有度》,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偏袒权贵。
"诛恶不避亲,举善不避仇"
《汉书·谷永传》中的名训,主张司法公正,不因亲疏关系而偏颇。
"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尚书·大禹谟》的法治思想,体现疑罪从轻、功绩优先的司法原则。
二、法律制度与执行
"惟用法律自绳己"
韩愈《寄卢仝》以法律自省,强调官员需以法为行为准则。
"八议”制度
龚诩《甲戌乡中民情长句寄彦文布政》提及明代法律中的“八议”特权,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对法律的影响。
"兼通法律吏能精"
苏辙《送傅宏着作归觐待观城阙》赞颂官员精通法律,体现宋代文官治国的特点。
三、法律与社会
"富贵拘法律,贫贱畏笞榜"
梅尧臣《长歌行》揭示法律实施中阶级差异的现实问题。
"夜听法律吟古诗,幽室清香一律悲"
韩愈《江南春·夜听法律》借景抒怀,展现法律执行中的孤寂与无奈。
四、法律文化意象
"玉阶银履照云烟"
苏轼《江城子·九月殿前》以玉阶、银履比喻法律神圣性,但暗示法律无法涵盖人生离别的哀愁。
"石鼓"意象
苏轼《石鼓》以扫除诗书诵法律,体现宋代文人对法治的推崇。
这些诗句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法律在精神内核、制度设计、社会影响及文化意象中的多重维度,既有对法治理想的追求,也反映了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