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端午节的诗句,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一、传统端午诗词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以龙舟竞渡、菖蒲艾叶等元素展现端午习俗)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着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描绘乡村端午的榴花、粽子与民俗)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以龙舟竞渡为核心意象)
二、端午文化延伸
《端午即事》(宋·文天祥)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结合驱邪习俗与家庭团聚)
《端午日赐衣》(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从宫廷视角展现端午赐衣习俗)
三、儿童趣味相关
《端午》(宋·黄庚)
窗外葵榴照眼明,香蒲沁酒注银瓶。自无饮量堪同醉,非慕清名佼独醒。 (以儿童视角描写端午活动)
注:部分诗句如《小重山·端午》(舒頔)、《浣溪沙》(苏轼)等因意境深远,常被用于小学语文教材,既包含端午元素,又兼具文学价值。建议结合具体教学需求选择,可配以相关插图帮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