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生产总值(GDP)
衡量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反映经济总量规模。
人均GDP
通过GDP除以总人口,反映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GDP增速
反映经济活动增长速度,是政策制定和企业经营的重要参考。
工业增加值
衡量工业部门对GDP的贡献,反映工业发展状况。
固定资产投资
包括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长期资产投资,体现资本形成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反映居民消费能力和市场需求。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居民可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体现消费潜力。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综合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消费者物价指数(CPI)
衡量物价水平变化,反映居民购买力变动。
通货膨胀率
通过CPI同比变化率体现,反映货币购买力下降速度。
失业率
衡量劳动力市场健康程度,反映就业压力。
就业人数与就业质量
包括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失业救济金发放等细分指标。
贸易余额
出口与进口差额,反映国际贸易竞争力。
汇率
货币价值指标,影响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状况
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等,体现国家对外经济关系。
财政赤字/盈余
政府支出与收入差额,反映财政健康状况。
投资率 :固定资产和基础设施投资占GDP的比重。
储蓄率 :居民和企业储蓄占GDP的比重。
外债水平 :国家对外负债总额,影响信用评级。
这些指标相互关联,共同构成经济分析的框架。例如,GDP增速与投资率、消费率密切相关,而CPI变动则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政策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