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教育科普 学记如何断句

学记如何断句

发布时间:2025-05-01 12:34:57

《学记》断句方法可参考以下要点:

一、节奏划分原则

“划一划二不划三”

文言文停顿以一、二次为主,三次以上较少见。若需停顿三次以上,可省略部分可省略的停顿。

主谓动宾停顿

找出主语(名词/代词)与谓语、宾语,通常在主谓之间、谓补之间断句。例如“玉不琢,不成器”中“玉”(主语)与“不琢”(谓语)之间需停顿。

虚词标识

通过虚词(如“之”“乎”“也”等)判断停顿位置。例如“人/不学,不知/道”中“人”与“不学”之间因虚词断开。

二、具体断句技巧

总领词后停顿

文章常以总领性词语开头,如“发虑宪,求善良”中“发虑宪”后需停顿。

关联词后停顿

凡有总领、转折等关联词处,后半部分需停顿。例如“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中“此”与“四者”之间断开。

古二今一原则

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存在差异,古汉语中名词作状语时需断开。如“当/其可/之谓时”中“当”(古汉语副词)后需停顿。

三、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断句

文言文语义连贯性较强,断句不宜过细,以免影响句意理解。

结合语境调整

个别字词需结合上下文灵活断句,如“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中“化民”为动宾结构,需停顿。

四、示例分析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断句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注:“道”为古今异义词,此处指儒家之道)

通过以上方法,可系统掌握《学记》等文言文的断句技巧。

温馨提示:
本文【学记如何断句】由作者 山东有货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转载提供。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 有货号 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若存在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管理员或作者进行删除。
有货号 ©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