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提档线是高校在高考录取过程中,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志愿,按一定比例提取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线。以下是具体解析:
基本定义
提档线是高校调取考生档案的最低分数线,由省级教育考试院根据招生计划数按比例划出(通常为100%-120%)。例如,某校计划招生50人,按1:1.2比例提档,则第60名考生的分数即为提档线。
核心作用
档案投递门槛 :考生分数需≥提档线才能进入该校后续录取流程;
录取流程节点 :是平行志愿第一轮投档的基准线,后续进行专业录取。
提档线 :仅作为档案投递的最低分数线,考生需达到此分数才能被投档,但未必被录取;
录取线 :是高校完成招生计划后,实际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线,通常高于提档线。
提档比例
多数高校按1:1.05至1:1.2的比例提档,即多出的20%考生档案会被退回;
例如:某校计划招生100人,提档线为600分,则实际提档120人,第120名考生的分数为提档线。
提档线与录取分数线的关联性
提档线可能高于或等于院校最终录取分数线,尤其当招生计划未完成时,学校可能降低提档线;
例如:某校计划招生80人,按1:1.2提档,实际提档80人,录取分数线为650分,提档线仍为650分。
投档资格 :分数≥提档线才能参与该校专业录取;
录取结果 :达到提档线后,还需根据专业志愿和分数竞争录取名额。
提档线是高考录取中的重要参考线,考生需关注招生计划和比例,同时结合自身分数与志愿填报策略,以提高被理想院校录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