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主要涉及考试模式、评价体系、招生方式及教学方式四个核心方面,具体如下:
选科模式调整
3+3模式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考生从物理、历史中选1门首选科目,再从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2门再选科目(6省采用)。 - 3+1+2模式 :新增物理/历史作为首选科目,其余科目采用赋分制(23省采用)。 - 实施范围 :2025年起,部分省份首次推行“3+1+2”模式,全国共有23个省份采用该模式。
考试时间调整
部分省份将考试时间从两天延长至三天,例如选考科目考试安排在高考后进行。
综合素质评价
将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纳入录取参考,占比不低于30%。 - 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形成综合档案。
录取规则调整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以统一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为依据,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 取消一本、二本批次划分,改为提前本科、本科、专科平行志愿投档。
志愿填报模式
专业+学校 :可填报多个“1校1专业”志愿,无调剂。 - 院校+专业组 :在院校内专业组内调剂,降低退档风险。
走班制实施
由固定班级转向走班制,教师与学生均跨班级授课,适应选科需求。
禁止公立复读生 :2025年起,公立学校不得招收复读生,需选择私立机构备考。- 等级赋分制 :自选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卷面分→排名→等级分),缓解科目难度差异。
总结 :高考改革通过多元化选科、综合评价和灵活录取机制,旨在促进教育公平与科学选才,同时推动教学方式向个性化发展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