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的措施可分为政策支持、产品创新、风险防控和基础设施四大类,具体如下:
财政与货币政策工具
实施定向降准、存款准备金优惠、贷款利息税收减免等政策;
设立小微企业专项信贷规模,推动“两增两控”考核指标落实。
监管政策优化
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调整贷款风险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
建立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制度,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财税政策协同
中央财政设立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
对普惠金融重点群体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金融产品多样化
开发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等特色产品;
推广“吉惠通”等平台,支持数字金融技术应用。
服务渠道拓展
鼓励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建立单列信贷计划;
支持地方法人银行利用人缘、地缘优势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
科技赋能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优化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
探索区块链在农村信用信息体系建设中的应用。
信用体系建设
完善征信体系,推进农村信用信息共享;
建立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降低融资成本。
信息安全保障
采用生物识别、数据加密等技术防范身份欺诈;
加强与合作机构的安全评估与合规管理。
风险监测与预警
建立风险评估和监控系统,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定期开展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支付结算优化
推广农村支付环境建设,降低金融服务门槛;
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支持产业链协同发展。
监管科技应用
将数字普惠金融纳入监管框架,规范平台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监管效率和精准度。
国际经验借鉴
参与国际组织合作,吸收全球普惠金融最佳实践;
推动跨境监管协调,防范金融风险跨境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的综合实施,普惠金融旨在实现金融服务覆盖更广、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目标,助力经济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