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技能
理解周长的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长×2+宽×2或边长×4)。
能够通过操作活动(如摆小棒、拼图形)验证周长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操作到抽象概括的转化过程,体会数学方法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
难点 :理解周长的概念,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如将曲线图形转化为直线计算)。
教学用具:线、小棒、小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学具篓等。
学生活动材料:每人1根线、小棒、小正方形等。
情境创设 :展示不同形状的学具(如正方形地砖、长方形花坛),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这些图形的周长特征。
问题引导 :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绕线、测量边长等方式初步感知)。
操作实践 :
用线围成长方形,测量线长(即周长);
改变长和宽,观察周长的变化规律。- 公式推导 :
通过测量发现,长方形周长=长×2+宽×2,进一步推导出周长=(长+宽)×2。
巩固练习 :
已知长11米、宽8米的长方形花坛,求周长;
正方形边长6米,求围栏长度。
图形转化 :将长方形拉成正方形(长缩短宽延长),引导学生观察边长变化对周长的影响。- 公式总结 :正方形周长=边长×4。
应用拓展 :
正方形周长20厘米,求边长;
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探索不同拼法对周长的影响。
不规则图形 :尝试用线围成三角形、梯形等不规则图形,测量周长。- 实际问题 :如给长方形花坛围篱笆,如何计算所需材料长度。
操作教学 :通过摆小棒、拼图形等实践活动,强化空间感知能力。- 探究式学习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合作交流 :小组讨论计算结果,分享算法,提升合作能力。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操作、讨论中的参与度,评价思维能力。- 结果评价 :通过练习题(如长方形周长计算)检查公式应用是否正确。- 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反思计算过程,总结经验教训。
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长方形周长公式:
1. 长×2+宽×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