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产品的价格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整理如下:
票面价格
标注在证券票面上的固定价格,如国债通常为100元/张,股票多为1元/股。
发行价格
证券发行时投资者实际支付的价格,可能等于或高于票面价值。例如:
等于票面价值(如某些国债)
高于票面价值(如溢价发行)
低于票面价值(如折价发行)
市场价格
证券在二级市场流通时的实时成交价,包括:
开盘价:交易日开盘时的第一笔交易价格
收盘价:交易日结束时的最后一笔交易价格
最高价与最低价:当日交易中的最高成交价和最低成交价
平均价格:如收盘均价(收盘价/交易量)
账面价格(每股净资产)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反映的每股实际净资产值,体现股东权益的账面价值。
内在价值
基于未来收益现值的理论估值,市场价格通常围绕其波动。
市价与理论价格的差异
市场价格受供需关系影响波动,而理论价格基于预期收益现值计算。
历史价格指标
包括移动平均线、相对强弱指数(RSI)等,用于技术分析。
发行价格的计算公式 (参考):
$$text{发行价格} = text{市盈率还原值} times 40% + text{股息还原率} times 20% + text{每股净资产} times 20% + text{预计当年股息与一年期存款利率还原值} times 20%$$
该公式综合利率、股息、市场价等因素。
以上价格形式共同构成证券定价体系,投资者需结合市场动态与基本面分析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