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考内容主要涵盖地球与地图、气候与资源、区域发展等核心领域,具体要求如下: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通过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等证明地球球形。
经纬线与地图
经线(半圆,指示南北方向)和纬线(环绕地球的圆圈,指示东西方向)。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标准。
地图技能
识别比例尺、方向(指向标、经纬网)、距离计算及海拔估算。
运用地图查找地理信息(如人口分布、地形特征)。
地球运动与气候
自转(昼夜交替、科里奥利力)和公转(季节变化、五带划分)。
热带、温带、寒带的气候特征及分布。
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举例分析气候对农业、交通、建筑等的影响。
自然资源的分布
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规律。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
人口与城市分布
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及分布特点(如东部、南部人口稠密)。
城市与乡村景观的差异。
经济发展差异
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如资源、交通、政策)。
可持续发展观念在区域发展中的应用。
区域合作与保护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
跨国区域合作案例(如气候治理、贸易协定)。
地理信息素养 :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判读地理现象。
区域综合分析 :结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分析区域问题。
题型结构 :选择题(60%)、非选择题(40%),2025年改革后增加简答题比例。
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建议考生结合教材与地图工具,系统复习地球科学基础、自然与人文地理要素,并通过案例分析提升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