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是指中国对现行高等教育入学考试制度进行的系统性调整,旨在优化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以下是主要改革内容:
考试模式创新
取消文理分科 :采用“3+3”或“3+1+2”模式,学生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中选3科(“3”),其中物理或历史为首选科目(“1”),剩余2科为再选科目(“2”)。
考试科目调整 :总科目从7门缩减至4门(语数外+综合科目),减少考试压力。
评价体系多元化
除高考成绩外,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含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纳入录取参考。
学业水平考试 :分合格性考试(高二、高三各一次)和选考科目考试(高考后),合格性考试为毕业依据。
录取机制优化 :探索研究性大学招生、高职分类招考等新模式,促进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 :通过科目选择和多元评价,缩小地区、学校间教育差距。
推动素质教育 :减轻应试压力,鼓励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提升综合素质。
以上改革自2014年起分批次推进,全国29个试点省份已实施,形成“分步推进、分类实施”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