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根据省份政策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三种形式,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科目组合:
科目构成
除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外,考生需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
选科组合
共有20种组合方式(6选3的组合数)。
成绩计算
语数英三科采用原始分计入总分;
3门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实施省份
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6个省市采用此模式。
科目构成
除语数英外,考生需在物理、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选科组合
共有12种组合方式(2选1×3选2)。
成绩计算
语数英三科采用原始分计入总分;
首选科目(物理/历史)100分(原始分),再选科目每科100分(等级赋分)。
实施省份
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等8个省市采用此模式。
科目构成
在3+1+2模式基础上,增加技术类科目(如物理、化学、生物、技术),考生从7门科目中选择3门。
实施省份
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等8个省份于2025年首次实施。
科目构成
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为选考科目,考生需按文理科组合填报志愿。
实施省份
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山西、四川、贵州、黑龙江、吉林、河南、陕西、内蒙古、江西、安徽、广西、云南、宁夏等17个省份仍采用传统模式。
录取方式
新高考普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即依据高考成绩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
志愿填报
除青海省采用“专业(类)+院校”平行志愿外,其他省份多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考生需结合高校专业对科目的要求填报。
建议考生结合自身兴趣、职业规划及高校专业需求,参考最新政策文件(如教育部官网)综合选择适合的科目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