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多种污染物,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挥发性有机溶剂
如DMF(甲苯)、苯系物、乙酸乙酯、二氯甲烷、丙酮、甲醇、乙醇、丁酮、乙醚、醋酸、氯仿等,主要用于溶点低、挥发性好的物质提取和反应过程,易在投料、反应、溶剂回收等环节挥发排放。
脂肪和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包括苯、甲苯、乙烷等,属于医药化工治理中难度较大且危险性较高的气体。
氨气
主要来源于原料药生产中的氨氮废水处理不当,易扩散至微生物表面被氧化分解,产生难闻气味。
硫化氢
同样多与氨氮废水相关,具有强腐蚀性和毒性,是医药行业常见的恶臭气体。
环境风险
抗生素残留属于新污染物,珠海市重点管控的60种新污染物中包含多类抗生素,主要源自制药企业废水和废气排放。
粉尘污染
包括原料药生产中的粉状物料飞扬,易导致车间粉尘超标。
热污染
部分生产过程(如发酵、干燥)可能产生高温废水,需配套冷却措施。
源头控制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溶剂使用量,采用密闭操作减少挥发。
过程管理 :加强废水、废气的收集与处理,确保达标排放。
清洁消毒 :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奥克泰士)定期清洁生产设备,防止霉菌孢子污染。
医药企业需综合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治理手段,结合自动化技术降低污染风险,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