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污染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类,综合多个来源信息整理如下:
生产环节
炭黑配料阶段,小厂通过人工解包机操作易产生大量粉尘,大厂虽采用自动化设备但仍有少量粉尘排放。
炼胶过程中,炭黑等颗粒物可能通过气力输送或机械搅拌扬起,污染车间环境。
健康影响
长期吸入炭黑粉尘可导致肺部疾病(如尘肺病),并可能通过皮肤吸收重金属元素。
有毒气体排放
硫化车间高温高压环境会释放一氧化硫、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硫化氢等有害气体,部分化学物质(如防老剂)可能生成致癌性亚硝胺蒸汽。
废旧轮胎炼油(土法炼油)会产生二恶英、多环芳烃等强致癌物质,以及苯类、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化学物质接触危害
工人需佩戴防护装备防止苯、甲苯、甲醇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和呼吸系统,长期暴露可能引发神经系统损害、血液疾病等。
轮胎厂设备(如压延机、硫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和振动,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神经疲劳,甚至引发耳聋。
硫化车间高温环境(可达400℃以上)易导致烫伤,且高温环境可能加剧化学物质毒性。
固体废弃物污染
废旧轮胎难以降解,长期露天堆放会占用土地资源,滋生蚊虫传播疾病(如登革热),并可能引发火灾。
土法炼油废渣随意倾倒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源。
水污染风险
生产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影响生态环境。
技术升级 :采用密闭化、自动化设备减少粉尘和有害气体排放。
防护措施 :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服、隔音耳塞等,规范操作流程。
废弃物管理 :建立科学的废旧轮胎回收体系,避免露天堆放。
环境监管 :加强环评和污染监测,确保达标排放。
通过综合管理和技术改进,可有效降低轮胎生产对环境及人体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