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估值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各有特点和适用场景:
通过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并将其折现到当前时点,计算企业现值。核心公式为:
$$
企业价值 = sum_{t=1}^{n} frac{CF_t}{(1 + r)^t}
$$
其中,$CF_t$为第$t$期的现金流,$r$为折现率(如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或股权资本成本)。
贴现现金流量法(DCF) :评估企业股权价值,需预测未来自由现金流并选择合理贴现率。
内部收益率法(IRR) :通过使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确定企业价值。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结合市场风险调整股权资本成本。
经济增加值(EVA) :考虑资本成本后的真实经济利润。
以资产负债表为基础,通过评估资产和负债的现值确定企业价值。核心公式为:
$$
企业价值 = text{资产现值} - text{负债现值}
$$
重置成本法 :按当前市场重新购置相同资产所需成本。
清算价值法 :企业清算时资产的可变现价值。
通过比较类似企业的市场交易数据或估值倍数确定企业价值。核心思想是市场有效性,常用方法包括:
可比公司法 :以同行业上市公司为基准,计算估值倍数(如市盈率、市净率)。
并购案例比较法 :参考类似并购案例的成交价,结合标的公司具体情况调整。
市盈率模型 :通过目标企业收益与市场平均市盈率计算价值。
杠杆收购法 :以目标公司在杠杆收购中的价值为基础估值。
现金流折现模型 :与DCF类似,但更侧重企业运营现金流的预测。
方法 | 适用场景 | 优势 | 限制 |
---|---|---|---|
收益法 | 未来现金流可预测的企业(如成长型企业) | 考虑增长因素,方法成熟 | 需长期预测,折现率选择困难 |
资产基础法 | 不稳定或亏损企业,或需快速决策 | 客观直观,计算简单 | 未考虑未来收益潜力 |
市场法 | 有活跃市场或充足可比案例的企业 | 基于市场数据,结果易理解 | 受市场波动和估值倍数争议影响 |
实际应用中常结合多种方法:例如,先用市场法确定初步估值,再用收益法细化分析,最后通过资产基础法验证合理性。选择方法时需考虑企业特性、数据可获得性和评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