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是财务领域常用的衡量指标,其核心定义和要点如下:
EBITDA是“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Taxes, Depreciation and Amortization”的缩写,指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及摊销之前的利润。其计算公式为:
$$
EBITDA = 净利润 + 所得税费用 + 利息费用 + 折旧 + 摊销
$$
或简化为:
$$
EBITDA = EBIT + 折旧 + 摊销
$$
其中,EBIT(息税前利润)= 净利润 + 利息费用 + 折旧 + 摊销。
经营业绩评估
该指标被私人资本公司广泛用于评估公司核心经营能力,帮助投资者判断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性。
现金流预测
在假设企业投资活动最小化的前提下,EBITDA可近似等同于自由现金流,用于评估企业的资金生成能力。
投资活动假设
EBITDA计算需假设企业已将其投资活动降至最低,仅考虑常规经营活动,因此不适用于评估资本支出或扩张能力。
非现金项目调整
该指标未考虑营运资金变动,可能高估现金流。例如,应收账款增加会降低实际现金流,但不会影响EBITDA。
企业估值 :通过EBITDA与资本成本的比率(如EV/EBITDA)辅助判断企业价值。
横向对比 :不同资本结构或行业的公司可通过EBITDA进行业绩比较。
综上,EBITDA是分析企业核心运营效率的重要工具,但需结合其他财务指标及业务特性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