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产的相关认定,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
资产必须源于企业已发生的经济活动,如购买、生产或自然增值。
由企业拥有或控制
企业需对资产拥有法律所有权或实际控制权,如租赁资产需满足控制标准。
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应具备未来收益能力,如现金流入、成本节约或增值潜力。
不同资产类别需满足特定确认条件:
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
需判断与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结合现有证据和未来预期综合评估。
成本或价值的可靠性
资产成本或市场价值需能够可靠计量,包括实际成本(如设备购置费)或公允价值(如衍生金融工具)。
生产性生物资产
需满足自我生长性、可消耗性及未来经济利益可预期的特征。
金融资产
除实物形态外,需满足合同权利、可计量价值及流动性等条件。
无形资产
需符合可辨认性、可控制性及未来经济利益可流入的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
多数资产以实际成本入账,但需定期评估其可回收金额。
公允价值计量
适用于金融市场工具、衍生品等,需依赖活跃市场或专业评估。
当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需计提减值准备,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认定需结合定义与条件判断,不同类型资产存在差异。企业应定期通过资产测试(如未来现金流预测、市场价值评估)确认资产是否符合持续使用和价值可计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