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其核心要素包括以下内容:
收入
企业通过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及营业外收入(如政府补贴)。
费用
企业为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涵盖营业成本(如原材料、人工成本)、销售费用(广告、薪酬)、管理费用(办公费、管理人员工资)、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税金及附加(消费税、增值税等)。
利润
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反映企业经营成果。利润表通过以下步骤计算:
营业利润 = 营业收入 - 营业成本 - 营业费用 - 管理费用 - 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营业利润 :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利润总额 :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税后净利润 :净利润-所得税费用
其他综合收益 :包括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和可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
综合收益总额 :净利润+其他综合收益税后净额
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稀释每股收益
我国企业利润表通常采用多步式结构,分步骤列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便于分析利润来源。费用列报按功能分类(如经营、管理、财务费用),收入则按业务性质归类。
核心公式 :收入 - 费用 = 利润
延伸公式 :利润总额 - 所得税费用 = 净利润
通过以上要素及结构,利润表为投资者、管理者及债权人提供了企业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的全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