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方交易的披露要求是确保财务报告透明度和公允性的重要环节,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关联方识别
明确关联方身份,包括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直系亲属,以及受控制或重大影响的其他实体或个人。
交易基本信息
交易类型 :如购买商品、提供劳务、担保、资金往来等。
交易金额 :包括交易金额及未结算金额、坏账准备等。
交易条件 :价格、利率、期限等细节,评估交易是否公允。
财务报表影响
说明交易对财务状况(如资产、负债、利润)、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
定价政策与独立性
若交易非市场价格,需披露定价依据及是否经独立第三方评估或批准。
风险提示
说明潜在风险,如利益输送、信息不对称、决策程序不完善等。
控制措施
描述内部控制、审计、监督等机制,防范关联方交易风险。
关联方关系表
列示关联方名称、关系性质(如母子公司、关键管理人员亲属)及股权结构。
交易明细
按类型(如销售、采购)分项披露年度交易金额、占比及变化趋势。
重大交易说明
对金额较大或异常交易进行单独说明,包括决策过程、资金来源等。
抵销处理 :若存在可执行抵销协议且以净额结算,需在附注中披露抵销依据及结果。
持续经营假设 :说明关联方交易是否依赖企业持续经营能力。
需符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或中国会计准则(CAS)的相关要求,确保披露内容完整、准确。
通过以上披露,财务报表使用者(如投资者、债权人)可评估关联方交易的真实性和合理性,维护市场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