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公积金缴费基数主要取决于职工的月平均工资和当地政策规定,具体如下:
计算范围
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税前全部收入。
例如:某职工月应税工资12万元,月平均工资为1万元(12万/12个月),以此作为缴存基数。
上下限限制
下限 :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确定,低于此数值按下限缴存。
上限 :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300%确定,高于此数值按上限缴存。
例如:某城市2024年上限为36921元,下限为7384元,则月平均工资为2.5万元时,实际按2.5万计算;若月平均工资为4.5万元,则按3.6万元(4.5万×120%)计算。
北京市某高校教师
缴存比例12%,单位和个人各4067元/月。
河南省周口市大学生
预缴金额1008元/月(连续缴存半年以上)。
一般情况
缴存比例10%时,月缴存金额=缴存基数×10%×2;
缴存比例12%时,月缴存金额=缴存基数×12%×2。
单位自主权
公立高校通常按12%比例缴纳(财政拨款保障),民办高校比例在5%-12%之间浮动。 但无论单位性质如何,均需符合当地政策规定的上下限。
政策差异
不同城市、学校可能存在差异,建议职工咨询所在单位或当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确认具体比例和基数。
以上信息综合了公积金的缴存规则及实际案例,具体以职工所在单位及地区政策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