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扩大股东权益来筹集资金的方式,与债务性融资形成对比。以下是常见的权益融资行为分类及具体方式:
发行股票
企业向公众或特定投资者发行普通股或优先股,通过股权交易筹集资金。例如首次公开募股(IPO)或增发。
配股
上市公司向现有股东按持股比例发行新股,以筹集资金并增加资本基础。
引入战略投资者
吸引具有行业背景、资金实力或战略资源的投资者,通过股权合作实现资源整合。
私募股权融资
通过非公开方式向风险投资公司或私人投资者筹集资金,常见于初创企业。
增发与配股
在已有股票基础上向特定对象或市场发行新股票,需经股东大会批准。
可转换债券/可交换债券
投资者购买债券后,可按约定转换为发行公司的新股,兼具债权与股权特性。
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基于企业合法拥有的环境权益(如碳排放权、排污权)进行资金融通,包括回购、借贷或发行专项债券。
基金组织与银行承兑
基金组织 :通过假股暗贷(投资者入股不参与管理)或银行承兑(如100%承兑需额外资质)等方式融资。
银行承兑 :企业获得银行承诺的票据,可循环贴现,但需注意承兑额度和期限限制。
直存款与委托贷款
直存款 :企业接受大额资金存入指定账户,并承诺在规定期限内不挪用,银行根据存款金额提供贷款。
委托贷款 :通过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实现资金拆借。
无偿还义务 :与债务融资不同,权益资本无需定期偿还本金。
稀释控制权 :新增股东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控制权。
资金成本较高 :因风险较高,权益融资的资本成本通常高于债务融资。
权益融资方式多样,企业可根据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渠道。例如,初创期多依赖风险投资,成熟期可能通过IPO或增发扩大规模。不同方式需平衡控制权、资金成本与战略目标。